為了找出304不銹鋼換熱管開裂的原因,通過對換熱管進行了宏觀檢查,斷口金相檢驗,斷面電鏡掃描,腐蝕產物能譜分析及機械性能試驗,結果顯示裂紋由管壁內、外表面啟裂,向內延伸;硬度超標;晶界有大量蝕坑;能譜分析Cl含量較高。結論:304不銹鋼換熱管內局部酸性溶液腐蝕導致不銹鋼氧化膜破裂,膜破處滲氫導致氫脆,誘發Cl離子應力腐蝕開裂。

1引言

化工企業中304不銹鋼換熱管應力腐蝕破裂(SCC)比較常見,但對304不銹鋼換熱管氫脆(HE)認識不足。與碳鋼、低合金鋼相比,不銹鋼難以發生由腐蝕引起的氫脆,但在高壓氫氣環境下不銹鋼也存在氫脆的危險。雖然304不銹鋼換熱管在氫環境中不能產生明顯的氫脆現象,但是卻不能忽視其在長期氫環境下的脆化。充氫后304L不銹鋼塑性明顯下降,屈服強度σ0.2和抗拉強度σb有不同程度的提高。304L不銹鋼陰極充氫,只有在超過某一臨界應力(σc)作用下才會發生應變誘發馬氏體相變。由于304不銹鋼屬于非穩定型不銹鋼,在氫氣中形變,或在電解充氫中形變也可能發生氫致滯后斷裂。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討低于115℃高壓氫氣介質工況下,304不銹鋼換熱管發生氫致滯后斷裂的可能性。

該換熱器運行6年后停車裝置檢修,開車投用28天后發生換熱管泄漏。發現2根泄漏位置分別距離管板內側150 mm、200 mm附近進氣側直管段。

2方法

2.1宏觀檢查

2根開裂換熱管段進行表面檢查。

2.2樣管1金相組織檢查

按《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》對樣管1軸向截面取樣進行顯微組織檢驗,對樣管1環向截面金相檢驗。

2.3電鏡掃描

打開樣管1環向裂紋進行斷口形貌電鏡掃描。

2.4能譜分析

對樣管1斷口表面腐蝕產物進行能譜分析。

2.5化學成分分析

對樣管1取樣進行化學成分分析。

2.6力學性能試驗

對樣管1取樣進行表面硬度檢測。

3結果

3.1宏觀檢查結果

2根有裂紋304不銹鋼換熱管,一根為環向裂紋,一根為軸向約45度角裂紋,內表面均有腐蝕淺坑。

3.2電鏡掃描結果

斷口表面有淡黃色腐蝕的痕跡,脆性斷口,斷口表面附著有少量腐蝕產物,如圖3所示。斷口為準解理特征,可以觀察到斷口表面存在較多撕裂楞,同時存在少量二次裂紋。

4討論

4.1管內壁淺表蝕坑分析

管內介質氫氣含有微量水、CO 2、硫化物。氫氣進料溫度115℃,換熱后在距離管板150 mm200 mm位置水分凝結為液態水滴,吸收二氧化碳、硫化物形成局部酸性環境,是造成金屬表面氧化膜破裂的因素。工藝操作的波動對控制酸性氣體的含量產生重要影響。

4.2管外壁啟裂機理分析

樣管1裂紋位置在換熱器中氫氣入口附近,金屬壁溫達到60℃以上,循環水氯離子含量800 ppm,具有應力腐蝕開裂可能。腐蝕產物極高的氯元素含量表明有氯離子腐蝕存在。應力腐蝕開裂的臨界應力遠小于氫致開裂的臨界應力,因此,應力腐蝕開裂不會誘發氫致開裂。但氫脆導致的局部應力升高會誘發氯離子應力腐蝕開裂。

4.3結論

304不銹鋼換熱管內壁局部酸性溶液腐蝕導致表面氧化膜破裂,由此發生管壁內部滲氫。滲氫誘發局部連片晶粒出現條狀馬氏體組織,材質硬度升高,韌性下降。在晶界附近有碳原子與氫結合,形成蝕坑及氣孔,內部應力升高,導致氫致開裂。氫致開裂后未開裂局部應力升高誘發氯離子應力腐蝕開裂。